险企上半年业绩表现相继亮相中。7月29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中银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三星人寿”)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显示,今年二季度,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76.55亿元,净亏损0.08亿元,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整体而言,该公司近年来虽净利润有所波动,但已实现连续多年盈利。
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总经理一职空缺一年左右待补位,对于接棒者而言,如何引领中银三星人寿保持盈利的稳定增长,成为其面临的一大课题。此外,在报行合一、预定利率下调等背景下,作为一家银行系险企,将有怎样的发展和布局亦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二季度亏损0.08亿元
具体到个股来看,安利股份以最高10421.8%的业绩增速暂时领跑,其上周日披露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800万元——9800万元,同比增长9348.14%——10421.8%。据测算,Q2净利预计4673万元-5673万元,环比增长13%-37%。安利股份在公告中表示,报告期内,主营产品量价齐升,运动体育、电子产品、汽车内饰等高毛利、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利润大幅提升,创历史同期最好成绩,其中,二季度当季多项指标创单季最高纪录。
近年来,中东地区推进经济多元化的步伐加快,吸引投资、鼓励创新、发展科技等领域展现出更广阔的空间。中东,这片富含石油与天然气的土地,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前来掘金,两地的合作领域也从传统油气贸易向油气、新能源“双轮”并进发展,在新兴领域的合作不断提速升级。
保险业务收入172.434亿元,净利润1.51亿元……中银三星人寿上半年业绩表现出炉。
不同于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净利润双增长,今年二季度,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76.55亿元,同比增长14.6%;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盈利1.56亿元转为亏损0.08亿元,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境况。
近年来,该公司保费收入不断增长,同时也实现了连续多年盈利。2021年,中银三星人寿净利润同比增长100.07%至1.34亿元,但2022年相较于上一年仅取得了微薄的利润,为0.08亿元,同比下滑94.22%。2023年,该公司净利润再度向亿元发起了“冲刺”,为0.76亿元。整体而言,该公司净利润波动较为明显。
“当前银行系寿险公司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净利润波动、高保费低价值问题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等。”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表示,在推动价值转型方面,银行系寿险公司离不开优化产品结构,减少依赖高保费低价值的业务,转向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保险产品。同时,加强风险管理,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费用,以增强盈利能力。
对于如何实现价值转型,银保合作的深化和成本控制是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袁帅进一步表示,加强与银行母行的协同合作,共享客户资源,创新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也是推动银行系险企价值转型的重要途径。
总经理仍空缺
成立于2015年8月的中银三星人寿是中国银行旗下的全国性寿险公司,前身是成立于2005年的中航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中银三星人寿近年来高管频频出现变动,从董事长层面,继王建宏2022年离任后,2023年年初,该公司董事长一职由马超龙担任。马超龙曾任职于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中银保险有限公司、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
同样来自中行系统的崔大杰自2021年8月23日起任中银三星人寿总经理。自其去年三季度离任后,中银三星人寿总经理一职仍处于空缺状态。
今年3月,业内有消息称,中银三星人寿总经理将由原中银集团保险总经理邱智坤接任。不过,截至7月29日,邱智坤不在官网披露的高管行列中。
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看来,及时任命合适的高管对维持险企稳定和战略执行至关重要。长期空缺可能导致管理真空,影响公司决策和市场地位。
官网显示,中银三星人寿主要从事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人身保险业务。具有银保、个险、法人等多元化业务渠道。
与大部分银行系险企类似,中银三星人寿的业务对银保渠道“钟爱有加”,以2023年为例,该公司2023年保费收入居前五的产品均是通过银保渠道销售。
对于银保渠道而言,施行“报行合一”成为一大风向标。业内人士分析,该政策旨在对银保渠道业务结构和业务规模都起到促进改善作用,但在短期内,“报行合一”将影响银行保险渠道的代理收入,降低银行代理销售保险的积极性。
不只银保渠道成为绝对的主力,储蓄型产品也是中银三星人寿的“热门生意”。2023年,该公司保费收入前五的产品包括两款终身寿险、两款两全保险(分红型)、一款两全型保险。需要关注的是,储蓄型人身险产品当前同样身处一大变局中。
去年,监管部门曾对人身险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普通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3%、分红产品上限为2.5%、万能产品保证利率上限为2%。今年以来,部分险企选择将增额终身寿险预定利率从3%下调至2.75%,甚至有保险公司近期备案的个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仅有1.75%。
支培元表示,监管部门对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的指导上限调整对寿险公司尤其是银行系寿险公司产生显著影响。储蓄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下调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定价提出更高要求。公司需重新评估产品策略,优化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变化。在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需加强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以维持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4亿元增资尚无下文
背靠中银投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韩国三星生命保险株式会社、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三棵“大树”,中银三星人寿已公布两轮增资扩股计划。2020年,该公司获批增资8亿元,注册资本从16.67亿元增加至24.67亿元。
2022年,中银三星人寿再次释放增资信号,该公司公告称,将增加注册资本24亿元,由股东三家按当前各自的持股比例提供。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将由24.67亿元变更为48.67亿元,上述增资事项尚需监管批准。此轮增资若获批意味着该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几乎翻倍。
对于此次增资方案的公布,彼时业内人士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随着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对保险公司普遍产生影响,对于中银三星人寿这种以银保业务为主的公司影响非常明显。
目前,上述增资事项能否落地,有待时间给出答案。官网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金仍为24.67亿元。
“资本金的充足性对保险公司至关重要,影响业务扩张和偿付能力。”支培元分析表示,对于一家险企而言,如果遇到增资难落地的情况,可能导致战略执行受阻,影响市场信心和合作伙伴关系。险企需关注资本管理和运营效率,确保业务稳健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险企推动增资事项落地,确保公司发展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亦离不开增强自身盈利能力来实现对资本的补充。
北京商报记者就业绩表现、未来发展规划等相关问题向中银三星人寿发函采访互联证劵融资平台,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