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支球队,50个夜晚,101场角逐,不仅带火了周围夜市,而且使州文旅的热度在全网飙升,打开了高州市探索“体育+”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1976年9月9日,伟人毛泽东在北京病逝。
当时政治环境复杂,身在韶山和其他地区的毛家亲人们一律不被安排前往北京参加追悼活动。
毛泽东的堂弟毛泽全心急如焚,他向北京军区请示,同时也在和李敏联系着,一直到四、五天之后才带着全家前往北京。
毛泽全也是个硬汉,少年参军,不沾主席的光,做了大半辈子"粮草官",有骨气也有毅力。
图|毛泽全
这一路上毛泽全看起来沉默而冷静,而在人民大会堂瞻仰主席的遗容之时,他因悲痛欲绝而昏了过去,家人们忙用轮车推出了大会堂。
9月18日在追悼会刚刚结束,毛泽全又晕了过去,后来在北京301医院住院治疗了一个多月。
此时此刻,李敏才知道这位叔叔将自己感情隐藏得有多深,在妻儿和李敏面前他一直没有多说什么。
毛泽全怎么能不伤感呢?明明盼到了好时代,家家户户都能团聚了,都能安稳过日子了,毛家人想见一见毛泽东都是很难的事,想要了解毛泽东的近况,得看报纸,得听广播,得看别人写的文章。
毛泽全家住在距离毛泽东所住的上屋场只有二三里路程的东茅塘。毛泽全比毛泽东小16岁,他出生的时候,毛泽东已经在外求学,幼年的毛泽全对堂兄并没有什么印象,但一直十分敬佩他,将他视为榜样。
图|韶山毛泽东故居
少年时代的毛泽全很渴望上学念书,可惜毛泽全的父亲去世得早,家中贫苦,他苦苦央求母亲,母亲实在拿不出稻米送给教书先生,只能摇头叹气。
毛泽全18岁开始给人放水牛,他生长在田埂山间,对田野之中粮草果蔬,山野之中的奇花异草有着独特的爱好,并且延续了一生。晚年他的小孙女出世,他刚刚从青岛回来带了一盆双秀花,于是就给孙女起名为"毛秀"。
毛泽全在老家曾经结过一门娃娃亲,但他一直向往着韶山冲外的世界,想要和堂兄一样为穷苦人民打天下。他和妻子志趣不同,于是收拾行装,离开了家乡。这一走就是几十年,一直到解放之后才回韶山。
毛泽全出走之后直奔南京,投奔本家堂叔毛宪,毛宪当时正在南京政府监察员做调查专员,便安排毛泽全在手下做收发员。抗战爆发之后,毛宪病逝在南京,毛泽全决定前往延安,寻找堂兄毛泽东。
1937年,在韶山以教书先生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的毛远耀带着堂叔毛泽全和毛泽青一同前往延安。
图|毛远耀(右1)在延安
7月,他们到达南京,因为上海形势危急,他们又紧急前往武汉,向董必武汇报了韶山的情况,后来他们借道广西、四川,没有车,只能靠走,还要闯过重重关卡躲过敌人的盘查,十分不易。
一直到10月,毛泽东才见到跋山涉水来到这里投奔革命的亲人们,心中别提多高兴、多欣慰。在他的安排之下,毛泽全前往中央党校学习,一年之后顺利毕业。
毛泽全遵守组织的派遣前往新四军岩寺兵站工作。
毛泽全在新四军军部开个会,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和他谈话。原来这段日子,毛泽全的辛苦工作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在战友们之中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国民党知道毛泽全是毛泽东的堂弟,他们想不通毛泽东的堂弟为什么没有依附毛泽东做个大官,一厢情愿认定岩寺是个大机关。袁国平建议毛泽全改一改名字,保护自己,也保护组织。
从此以后,毛泽全改名为王勋,被调到了繁昌兵站当指挥员。1942年春天,毛泽全前往苏中新四军一师二旅供给部工作,和供给部会计徐寄萍相恋、结婚。
也许是因为淳朴、正直的韶山农民精神,毛泽全选择了后勤工作,从此以后,他一直在后勤工作的岗位之上,身边的战友们不知他和毛泽东的亲属关系。
图|新四军开赴岩寺集结
1949年全国解放,毛泽全在南京军区的后勤部工作,徐寄萍为他生下了三个儿女。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全恢复了自己的名字,担任了华东军区后勤部生产部部长。他带着六岁的女儿回到了家乡,韶山的乡亲们早就已经认不出穿着军装、精神抖擞的毛泽全,吃着思念已久的家乡饭菜,毛泽全是满足的,但也开始期待,希望家乡也能彻底变样。
自从在延安和堂兄短短一叙,毛泽全已经12年没有和毛泽东见面了,他一直自力更生,从来没有联系过堂兄给自己开个后门,毛泽东一直没有他的消息。
1950年他正好在北京开会,抽空去看一看毛泽东。
毛泽东看是毛泽全来了,格外高兴,问他自从延安一别之后去了哪里工作。毛泽全这才告诉毛泽东,离开延安后他就改了名字叫"王勋",一直在后勤部门工作。
毛泽东幽默地说:"好嘛!王字的笔画端端正正,不像毛字底下面还有一个尾巴!"
这个时候陈毅来了,毛泽东兴奋地向陈老总介绍:"这是我的表弟,名字叫作毛泽全。"
陈毅笑着回答:"知道啰!我们在皖南和盐城新四军军部就见过。"原来毛泽全已经是陈毅的老部下了。
1952年中秋节,毛泽全一家都调到了北京,第一次去毛泽东的家中做客。
在车上徐寄萍非常紧张,这是她第一次见毛主席。轿车驶进了中南海,徐寄萍惊讶地发现毛主席的住所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节日气氛,就连他住的房子的屋檐和红漆柱子都是掉色脱漆的。
丰泽园的菊香书屋门前有一处凉棚,毛泽东就坐在凉棚下面的藤椅上看资料,他穿着旧衣服和旧布鞋,精神很好,心情也很不错。
图|毛泽东在书房办公
毛泽全掩不住心中的喜悦,对毛泽东喊道:"主席,三哥!"
毛泽东听到喊声站起身来,看着毛泽全一大家子由衷高兴,马上走上前和毛泽全、徐寄萍握手。
徐寄萍见毛泽东这样简朴亲和,原来心中的拘束感少了很多。
毛泽东关切地问起了徐寄萍的家庭和工作情况。徐寄萍当年也是热血青年,1941年和一批同学们来到苏北新四军一军参军。她的父亲是一位教授,已经病故,母亲身体还算健康,两个妹妹都是共产党员,在解放前曾经做过地下工作。
毛泽东一边听着一边点头,对徐家这样的革命家庭敬重而欣赏。而后,他又打趣这对夫妻:"你是上海去革命根据地的高中学生,为什么要找泽全这样一个土.包子,种过地的泥巴坨子?"
徐寄萍腼腆笑着,所有的回答都在幸福的眼神之中。
毛泽东为夫妻俩心照不宣的默契感到高兴,对他们说:"这很好,你们一个工农分子,一个是革命知识分子,我们就是要知识分子工农化,工农干部知识化,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学习。"
在后来的谈话之中,毛泽东听闻徐寄萍经常头痛,建议她在北京的大医院里面好好看一看。
开饭的时候,毛泽全发现今天来了不少韶山的乡亲们,有毛泽东曾经的老师李淑清,毛泽东的亲舅舅邹普勋,还有他幼年时的玩伴。见到许久未见的亲戚乡邻,毛泽全这才明白了毛泽东为何在今日相约,原来他也想要韶山的父老乡亲们一同聚一聚。
图|毛泽东和他的师友在中南海留影。从右至左为:邹普勋、李漱清、毛泽东、张干、罗元鲲
邹普勋私下里和毛泽全说,老家那儿想要来北京看毛主席的人太多了,毛泽东的工作很繁忙,没有功夫一个个接待,要等经过毛泽东同意之后才能来,没有事先打招呼,到了北京也是不予接待的。邹普勋他们是第一次来北京,毛泽东对他们很热情,给他们每人都做了一套毛衣裤,一套料子衣服,一顶鸭舌帽子。
毛泽东宴请乡亲的菜肴也就是简单的四菜一汤和红糙米饭,有毛泽东爱吃的苦瓜、茄子、辣椒之类。因为今天有毛泽全的孩子们在,毛泽东特地嘱咐厨房做一道不辣的炒鸡蛋。
邹普勋因为身体不好,毛泽东让秘书给他另外准备一个碟子夹菜给他吃。
饭后,毛泽东和大家伙聊了一阵子,毛泽全带着家人和主席告别。毛泽东让人将桌上的苹果和糖块抓一些给孩子们带回去吃,一直将毛泽全一家送到了家门口,车已经开走很远了,毛泽全转过头看见毛泽东还站在原地对他们招着手。
毛泽东对毛泽全说过,只要想来见他,不用郑重其事地写信,不必弄得太过繁琐,打个电话就行了。而毛泽全身为党干部,一直都很慎重,尽量不来打扰,也生怕影响到毛泽东的工作和生活。
图|毛泽东,1954年
1954年,毛泽全的母亲邹氏来北京看儿子,她听说儿子、儿媳和孙儿们都已经见过毛主席之后,也想见一见毛泽东。毛泽全将母亲的意思传达给中央办公厅。
毛泽东听闻婶婶来北京了,马上让叶子龙安排接见。
当年大革命的时候,毛泽东回到韶山做农民调查,邹氏见毛泽东脚上的鞋都破了,连夜给他做了一双布鞋穿。
这些年毛泽东经历了千难万险,邹氏的这双布鞋一直记在他心中。
一天下午,毛泽东让秘书叶子龙来后勤部大院接毛泽全和他的母亲,一家人来到了丰泽园门口,就看见毛泽东迎了出来,朝邹氏喊了一声:"婶母您好!"
邹氏见到了毛泽东,激动得热泪盈眶。她裹过小脚,走路很不方便,毛泽东小心翼翼搀扶着她,慢慢走进了会客厅。
这次,毛泽东还是安排了不少家乡的亲人一同聚餐,毛泽民的爱人钱希均、表兄王季范、外婆家的文氏表兄弟和毛泽东的子女们都在。大家谈笑风生,毛泽全也感觉到毛泽东今日的心情非常不错。
图|毛泽东弟媳钱希均
在中午吃饭之时,毛泽东又向毛泽全说了当年婶婶为他做鞋的事情,让毛泽全一定要好好照顾邹氏。
饭桌上,有乡亲向毛泽东提出,希望他能给湖南省政府写个条子,给他安排一个参事之类的工作。原本轻松愉快的毛泽东马上严肃起来,他对在座的乡亲们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建国后不少韶山的父老乡亲们来看他,他都是很欢迎的,但一年来太多,他的稿费也招待不起,更重要的,这也给湖南当地政府添麻烦。如果生活有困难,毛泽东一定会接济的,但工作和学业这种特殊的要求,他不能办到。
在这一点上,毛泽东对毛泽全和钱希均就非常欣赏。毛泽全干革命都是靠的自己,这么多年隐姓埋名,依靠党组织自己闯出来。战争年代,毛泽东关心他们的安危,打听他们的消息,但从来没有干预过他们在党组织之中的工作和升迁。
毛泽东严肃地说:"你们也不要打我的旗号找湖南当地政府麻烦。这点请你们原谅,也请你们回去后跟其他亲友们说清楚。"
事后,邹普勋告诉毛泽全,这次来北京看望毛泽东的乡亲们,毛泽东为他们每人添了一套绒衣裤和一套棉衣裤,规格确实比几年前降低了。
毛泽东的旧友,身边的工作人员,家乡的父老乡亲,烈士的家属……但凡有办喜事的,或者是生病有困难的,毛泽东都会从稿费之中抽出一些资助他们。按照毛泽东的要求,还要不定期地给老家的亲戚们寄一点钱,贴补他们的家用。
他是国家领袖,但他的生活同样节俭,他的工资和稿费也不是取之不竭的。若是韶山的亲朋延续不断来找毛泽东,他真的有些招待不起了。
之后,毛泽全就没有打扰过毛泽东的生活和工作。从前,他改名换姓,不靠主席堂兄也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做下来,现在,作为一名老革命,他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1956年4月,毛泽全的胞兄毛纯珠来北京看望毛泽全一家。一天晚上十点多钟,中南海打来电话邀请毛泽全夫妇和毛纯珠去毛泽东家中做客。
毛泽全兄弟俩收到邀请也很意外,毛纯珠和哥哥毛泽全一样淳朴正直,他勤勤恳恳在韶山种地,这次来北京没想过要专门去见毛泽东,更没想过向毛泽东讨要什么好处。
图|毛泽东视察农田
一家人来到中南海,毛泽东一见到他们就请他们去饭厅吃饭。他们其实早就在家中吃好晚饭了,见毛泽东盛情邀请,却之不恭,高高兴兴和毛泽东一起坐到了餐桌前。
和从前一样,毛泽东吃的饭菜很简单,无非是苦瓜、辣椒、西红柿之类。席间,毛泽东笑吟吟得和大家聊家常。毛泽东让毛纯珠回去之后告诉乡亲们,多喂猪多劳动,猪多肥多,地里的肥足了才能多打粮食。
毛纯珠是养猪种田的好手,只是没想到毛泽东对种地养猪这种事情也要操心,心中感动,不停地点头。
餐后,毛泽东给毛宇居写了一封信,交给了毛纯珠,让他带回去。
毛泽东向毛纯珠打听邹氏的身体状况,听说邹氏过得十分节俭,便拿出了200元钱稿费,让毛纯珠替自己买点补品给母亲补一补身子。
写完信后,毛泽东突然想起来徐寄萍上次提议要和毛泽东拍一张合影,就喊摄影师过来为他们拍摄。毛泽东站在中间,毛纯珠和毛泽全一家子站在他的左右,这张照片成为了毛泽全最珍贵的纪念。
图|毛泽全一家和毛泽东合影
因为此后20年,毛泽全再也没有见过堂兄了。
1957年秋天,毛泽全调到了内蒙古集宁办事处工作,离开北京前,他没有去打扰堂兄,到了集宁之后才写了一封信告诉毛泽东,信中希望堂兄能寄一张全家福给他。不久之后,毛泽东的机要秘书高智给他回了信,告诉他毛泽东没有全家福,给他寄来了毛泽东站在湖边垂柳下的一张个人相片,信中还传达了毛泽东的嘱咐,希望毛泽全在新的单位好好工作。
从此之后,毛泽全和妻儿多次来北京,他们都没有再见过毛泽东,一直到毛泽东他老人家去世,毛泽全才见到这位让他敬重一生的堂兄。
这个钟爱花鸟鱼虫的老人家,其实在参观中南海的时候,看上了齐白石老人送给毛泽东的一幅画。
他满心欢喜地看着,心中也很痒痒,很想要主席送给他。这个念头刚刚钻出来就被他赶紧压下去了。
这位淳朴、实在的后勤干部,从来没有向毛主席开口讨要过什么。他晚年一直后悔,这么多次见主席,为什么自己没有开口和他要几个字呢?
毛泽全和徐寄萍一共有六个孩子,他对儿女们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你们要依靠组织,依靠自己进步。"这是毛泽东当年说过的话,他一直铭记在心中,也希望子子孙孙也能刻在心上。
毛泽全的女儿毛远慧在北京上小学时学校实行住宿制,校内不少首长的子女,到了星期六就会有轿车或者吉普车来接。而毛泽全总是骑着一辆自行车来接女儿,年纪尚小的毛远慧不能理解,询问爸爸:"为什么别人老是有小车接送呢?"
图|毛泽全全家福
毛泽全沉默了,他知道女儿此时并不能完全理解"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是严肃地对毛远慧说:"骑车不是很好嘛?以往爸爸打仗还要靠两条腿,要比就和同学们比学习好不好。"
毛远慧很懂事,此后也没有问过爸爸这个问题。后来看着父母的一言一行,也明白自己作为毛家的后人,应该以怎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工作之后,有人曾经希望毛远慧能找毛远新开个后门,通一通关系,毛远慧非常果断地拒绝了:"我不认识毛远新,就算是认识他,我们也不会做攀龙附凤的事情。"
毛泽全的几个小女儿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都是依靠自己,依靠组织,后来她们被分配到北京工作,几乎不会在别人面前提到自己的身份,勤勤恳恳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1974年,毛泽全唯一的儿子毛远建报名参军,那时候他才16岁,自己的未来自己做主,父母问起来,只说自己报了"兰空"的兵。
一直到毛远健去军工站集合准备出发的时候,徐寄萍才知道儿子要去的是新疆一个离中苏边境不远的地方。
徐寄萍不心疼是不可能的,孩子尚未成年,身体也并不强壮,去新疆受到了那里的气候吗?恰好毛泽全的老战友正在军工站,听闻毛远建要去新疆,专程给徐寄萍打了个电话确定,提议将毛远建换下来,或者干脆就不去了。徐寄萍犹豫了,想了很久,这位曾经毅然决然投笔从戎的女战士,最终尊重了儿子的想法。
毛远建后来被调到了山西军分区工作,有一次他下乡到了某县里工作,县领导不知从何处打听到了他和毛泽东的关系,一定要拉着他喝一杯。毛远建真诚、亲和而质朴,他身上一点也看不出来和普通的基层干部有什么不同。那县领导由衷敬佩:"我也觉得主席真了不起,从他亲属的普通平凡上就看得出。"
毛泽全一生与毛泽东交流的时间并不多,延安匆匆一面,毛泽全坚定了革命方向,此后即便改名换姓,也不改心中信念,一往无前;解放后,毛泽全与毛泽东数次见面,除了一张合影,没有索要过任何东西。
毛泽全刻意和毛泽东保持着距离,别人以为毛泽全与毛泽东感情不深厚,却在毛泽东离世之时,深刻感受到了毛泽全对毛泽东的情谊。特殊的地位和身份,让兄弟俩终究不能常来常往,把酒言欢,毛泽东对毛泽全最为欣赏的宁波股票配资,是作为首长亲属克制自己的毅力,作为党员艰苦奋斗不求人的骄傲,作为兄弟理解毛泽东的难处和原则的心有灵犀。